元宵节的习俗作文5篇

元宵节的习俗作文5篇

 初中作文     小编     2024/5/23         A+A-

?

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,

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,汉武帝时“太一神”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,司马迁创建“太初历”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,那么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呢?

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,本文是白话文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元宵节的习俗作文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。

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,春节刚过,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--元宵节。
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

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象征著春天的到来,

人们吃元宵、赏灯、猜灯谜,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

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、“灯节”。

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,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,正月十五闹花灯,每到这一天,人们都会以吃元宵、逛花市、赏花灯、观礼花、猜灯谜,

舞龙舞狮,

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。

我们一家刚刚吃完团圆饭,爸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,我非常的高兴。傍晚,

一轮明月已经早早的升上了天空。

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。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。

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。我认识的“小鱼儿”被爸爸顶在脖子上,她手里拿着荧光棒,头上带着红牛角,

母亲节作文300字左右

穿着红色的外套。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。

街道上,

到处都张灯结彩,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,简直叫人目不暇接,

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,两条蛟龙,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。

这时候,几声的巨响,

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,有的像菊花,有的像六月的雪,有的像满天的星辰,

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。

夜深了,

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,幸福,

惬意的神情离开了。

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,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,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,

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,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,有许多还相传至今。

、扫尘

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,

据《吕氏春秋》记载,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。按民间的说法: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

新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涵义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、晦气统统扫出门。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

每逢春节来临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,

拆洗被褥窗帘,洒扫六闾庭院,掸拂尘垢蛛网,

疏浚明渠暗沟。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、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。

、贴春联

春联也叫门对、春贴、对联、对子、桃符等,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,

抒发美好愿望,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。

每逢春节,

无论城市还是农村,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,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。

这一习俗起于宋代,在明代的开始盛行,到了清代,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《槛联丛话》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。

春联的种类比较多,依其使用场所,可六一儿童节作文300字分为门心、框对、横披、春条、斗方等。

“门心”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;“框对”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;

“横披”贴于门媚的横木上;“春条”根据不同的内容,

贴于相应的地方;“斗斤”也叫“门叶”,为正方菱形,

多贴在家俱、影壁中。

、贴窗花和倒贴“福”字

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——窗花。

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,也集装饰性、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。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,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,

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,

所以也被称其为“窗花”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。

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,

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。

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《列灯赋》:“南油俱满,西漆争燃。

苏征安息,蜡出龙川。斜晖交映,倒影澄鲜。

”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。隋炀帝时,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,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。

据《隋书·音乐志》记载:元宵庆典甚为隆重,

处处张灯结彩,日夜歌舞奏乐,

表演者达三万余众,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,戏台有八里之长,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,通宵达旦,

尽情欢乐,热闹非常。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,

中唐以后,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。唐玄宗(公元——)时的开元盛世,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,燃灯五万盏,

花灯花样繁多,

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,广达间,高尺,

金光璀璨,极为壮观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,

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,犯夜要受处罚;唯独在上元节,皇帝特许开禁三天,

称为“放夜”。沿至宋朝,

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,灯彩以外还放焰火,表演各种杂耍,

情景更加热闹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:每逢灯节,

开封御街上,万盏彩灯垒成灯山,花灯焰火,金碧相射,锦绣交辉。

京都少女载歌载舞,万众围观。“游人集御街两廊下,奇术异能,

歌舞百戏,鳞鳞相切,

乐音喧杂十余里。”大街小巷,

茶坊酒肆灯烛齐燃,锣鼓声声,

鞭炮齐鸣,百里灯火不绝。

到了明代,

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,为使京城繁华热闹,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,十七落灯,

连张十夜,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,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,舞姿翩翩,

鸟飞花放。龙腾鱼跃,花灯焰火照耀通宵。

鼓乐游乐。

喧闹达旦,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,清代,

满族入主中原,

宫廷不再办灯会,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。

日期缩短为五天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猜灯谜

“猜灯谜”又叫“打灯谜”,

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,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。

它是一种富有讥谏、规戒、诙谐、笑谑的文艺游戏。谜语悬之于灯,供人猜射,开始于南宋。

《武林旧事·灯品》记载:“以绢灯剪写诗词,时寓讥笑,及画人物,藏头隐语,及旧京诨语,

戏弄行人。

”元宵佳节,帝城不夜,春宵赏灯之会,百姓杂陈,

诗谜书于灯,映于烛,列于通衢,任人猜度,

所以称为“灯谜”。如今每逢元宵节,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,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,平平安安的。

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,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

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。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,

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。

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,又有迎紫姑祭厕神、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,有击太平鼓、秧歌、高跷、舞龙、舞狮等游戏。

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,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,

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。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,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,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“吃元宵”的食俗。舞龙灯。

调查人:黄铭、赖宣琪、饶琳嘉、孙艺冰

调查目的:为了更好地了解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,丰富我们的寒假生活,

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,为此,我们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。

调查地点:潮州市牌坊街

调查对象:牌坊街的街坊邻居、路人

调查时间:年月日星期二

调查方式:我们几位同学是以对牌坊街的街坊邻居、路人进行个别询问的方式来进行了解。

调查过程:我们分为两组,每组两人,

每组负责牌坊街的一段,对牌坊街的街坊邻居、路人进行个别询问,

根据被询问人的身份,来确定询问的问题,例如:在卖春联的店铺里,

我们询问店主“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贴春联?”“春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”。

在调查过程中,人们的态度各所不同,有的人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,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一一讲给我们听;有的人的态度很不好,

不回答我们的问题,给我们的调查增加了难度。

调查结果:通过调查,我们了解了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。

春节的习俗主要有:

贴春联,

一般是在腊月二十四“神上天”的时候或者在除夕那天,春联的内容根据人们的喜好,有的是关于花草树木,有的是关于“福”、“财”等等,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盼望新年新气象,

图个好兆头的愿望;

祭拜祖先,

贡品主要有:鸡、鸭、鹅、鱼、猪肉、水果、茶叶、酒、白果、粉丝等等;

吃年夜饭,

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,寓意着团团圆圆,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(鱼),吃芹菜、蒜,寓意着有钱藏;

放烟花爆竹,营造一个热闹的氛围;

迎老爷,

每个村庄都会按惯例举办游神,各村落的迎老爷活动都会延续到二月。

节日当天,各家各户都会摆上香案,在香案上放小一点的香烛,

摆上祭品,一般都是猪、鸡、鱼之类的,再摆上用甜糯米做的糕、寿桃之类的面制品。随后还要集中起来摆上一个代表该群体的香案,

摆上供品和大量的糕点、水果。点上三根大概两米的贡香,同时还要摆上一个总的祭坛,

祭坛上的供品也是非常丰盛的。

在举行仪式的大宫殿入口处,还要供奉整头猪、牛、羊,还有用甜糯米糕做的一些寿桃,摆成一座小山的样子层层叠放着;

拜年,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大桔和一些橄榄,

寓意着大吉大利。

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,长辈会分发压岁钱给晚辈;

、初七吃“七样羹”,

“七样羹”是指:大(芥)菜、厚合、芹菜、蒜、春菜、韭菜、芥蓝等蔬菜同煮,寄寓“新(芹)春(春)发(蒜)大财(大菜),久(韭)合(厚合)各人(芥蓝)”。

元宵节的习俗主要有:

吃甘蔗,

寓意着新年不蛀牙;

吃团圆饭,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;

迎花灯,小孩子会请长辈或自己制作一个可爱的花灯,等到元宵节晚上,

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的花灯,

有:萝卜灯、桔子灯、纸花灯等等。

调查体会:通过这次调查,我们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胆量,

知道了在调查的时候要有礼貌,热情大方,不能犹豫不决,这样才能成功。

了解了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,明白了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。



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 以上内容由多追作文网整理呈现,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!如对内容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,谢谢!
 小学老师述职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

多追作文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 Copyright www.duozhui.cn  手机版